前段时间朋友的父亲突发心梗住院,好在抢救及时,花了十几万救回一条命,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新闻,却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大爷是一名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糖尿病,肾病,心脏病等疾病。这些疾病导致大爷脑干出血住进了医院,在陷入深度昏迷的同时,还出现了呼吸衰竭,肾衰竭,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
只有进了医院才知道什么叫花钱如流水!住院十天花了十多万,不过还好有医保能报销一部分,但还有一大部分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
依据目前的医疗水平,并不能确保挽救老人的生命,或者说,有可能人财两空。大爷的三个儿子经过一番商量之后找到医生,一致同意放弃抢救!
面对这个决定,确实让人感慨万千,能怪三个儿子不孝顺吗?好像不能。
一直治下去,自己的小家就散了,还可能人财两空,在老人和小家之间怎么选?这是个世界难题,我想大多数人应该都会选择后者。
正如《我不是药神》里面的假药贩子张长林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这病没法治,也治不好!
很多人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并不想消费我们的爱心,只是在ICU门口,积蓄就是医院的,掏空了全部财产才有可能换回来一条生命,才有可能让老人、孩子活下去。
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看见朋友圈有这样的内容,一开始大家都会点开看,但是多到后来麻木了,再到后来出现很多负面新闻,很多人便不再关心,甚至鄙夷。
所以现实是很多人亲手扒开伤口展示,也得不到太多帮助。
曾经看过有个采访《如果有一天,你生了一场大病》,里面问到几位父母:如果你的孩子生病了,治疗费用超过多少你会放弃?
父母永远不会放弃孩子的。可反之,如果是父母自己生病了呢?他们会给自己治病花钱多少?
治疗费不够,有的父母甚至直言:“那我就不治了,反正早晚得走。
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大部分人的收入,根本无法承受一场大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不管是自己还是父母。
拿最常见的癌症来说,治疗包括检查、住院、手术、化疗等多项加起来就高达几十万。
医疗科学的发展,尤其是越来越多新型抗癌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延长了患者寿命。
但这治病太贵了,一片抗癌药上千,一个月药费好几万。在这样的花销下,有几个家庭能不喊穷呢?
说到这可能有朋友要抬扛了,“我和家人都有医保,我不怕!”,对此我想说:你们太天真了。
在大病面前,你会发现医保是完全不够的。医保有起付线和封顶线,实际情况是:高不报、低不报,中间部分报。
而报销范围内的药品分为甲乙丙三类,其中甲类药100%报销,乙类药部分报销,丙类药一点不报销。像进口抗癌药、靶向药、新特效药都属于丙类药,只能自费。
在现存的医疗福利大蛋糕面前,医保体系只能做兜底。大病得靠自己,小病才靠报销。
别说你是普通家庭了,就是一个中产家庭也经不起癌症的折腾。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2》中33岁的复旦大学博士闫宏微,被诊断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最凶险的那种。靶向药,几乎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她跑到香港买帕博西尼,一盒30000块,21粒,平均一粒1400块。
一直以来经常劝身边的人做好基本保障工作,但还是有很多人心存侥幸。
2021年我再一次很认真地劝大家,要加强自己、子女、父母的保障意识,考虑如何转移风险,做好家庭的最基础保障。
假设一场大病花费80万,经过社保报销和医疗重疾险赔付后,没花一分钱,剩余100万拿来补偿患病后5年家庭收入损失,生场病也没影响家人正常生活。
有了靠谱配置思路还不够,“特殊国情”有太多坑你的业务员,要先跳过精心设计的坑才能成功上岸。
如下的对话场景在中国家庭屡屡上演。
业务员:这款“万能险”啥都能保,生病能赔,理财账户还能帮你天天赚钱。
家人:那长远看岂不等于免费买了个保险?不是真的吧?
业务员:我们是世界五百强企业,这个您大可放心。
家人:嗯….那就来一份吧。
这样的保险正是打着保障和理财兼顾的幌子,利用人们都喜欢“两全其美”的心理误导消费者。
要知道保险公司都是有专业的精算师来计算风险和收益的,这种又能保障又能理财的保险,最终往往会两亏。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