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作者小方圈上线~保险深度研究者,香港科大女硕士,思想很方,脸蛋很圆,请多关照!
话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让大家集体过起关门闭户的日子。
叛逆的孩子们在家吃喝玩乐,让优雅的老母亲们想发飙;靠点外卖活下去的小年轻们,成了全身烟火气的厨子;最凉凉的是有人失去了工作,暂时失去了收入。
其实两三个月赚不到钱咱们不怕,等疫情过去,重整旗鼓加油干。不过有个大前提,咱们得身体好,够自由,能赚钱。
但是,如果生病了,尤其是大病,身体不好了,不能出去工作,没有了赚钱的能力呢?
作为理性的乐观主义者,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对自己都是个提醒。前几天朋友打来电话,焦急地为家人寻找香港的抗癌药物。类似的电话我已经接到过几次了。
提前预防大病风险,有些人保障意识强,但有些人未必能听得进去,咱们还是有必要念叨念叨,就以最常见的癌症为例。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癌症是一种可以调控的慢性疾病,虽然不能根治,病人却能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五年生存率”会越来越高。
“五年生存率”也就是癌症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如果癌症治疗后五年内不复发,再次复发的机会就很小了,所以这五年很关键。
这五年可不好熬,跟咱们闲赋在家两三个月可不同。那需要准备好什么,才能让自己和家人活得体面?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癌症面前,更是真理。
(1)直接需要:家庭要花出去大额治疗费和抗癌药钱。
内地的治疗费用跟香港比低一些,也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20万-100万不等。
自2018年5月1日起,国家以暂定税率方式将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为零。
有学者算过一笔账,政策出台后,平均每人每年从十几万的药费中可以省下约1000元。
你说,普通人家,也不想那么远。但是,万一真有家人“中招”,我们总会想找能力之内能做到最好的。美国、港澳台、新加坡、日本,甚至泰国,都有可能存在额外的机会。
《三联生活周刊》前几年报道过一位34岁的女性去美国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实际案例。
其实除了上面这几百万的账目,患者治疗期间的日常生活费、额外的营养补品、护工费、家庭的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费等也都不能停。
高端医疗险解决直接需要。对于大额医疗费用,社会医疗保险+商业高端医疗险可以较好的应对。不过高端医疗保险只报销医疗相关的支出,而不能用于其他。
重疾险负责间接需要。重疾险的理赔金不限制用途,我们得到的是一大笔收入补偿金,来用作生活费,支付房贷、车贷、教育金等。
另外,重疾险和社保、高端医疗险理赔报销不冲突。高端医疗险的赔付需要医院发票正本,实报实销。重疾险的赔付只需出示诊断书的复印件,与受保人在哪治疗,什么时间治疗,实际治疗花费多少无关。
在不得病之前,觉得自己绝对不会得病;在得了病之后,觉得自己肯定完了。
信心创造奇迹。积极乐观,是很多重病患者尤其是癌症患者,能够持续生命的重要因素。
首先,金钱上没有担忧。如果一个人天天算花了多少钱,天天担心拖累家人孩子,心里怎么也轻松自在不起来。
其次,有家人源源不断的安慰和陪伴。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家庭的物质条件。
再次,信心也来自对医疗资源的信赖。患者内心认可医院,信任主治医生,对护工的照顾以及后续专业心理指导也很满意。
“保险+健康管理”已经成为大趋势,很多香港保险产品都自带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了,服务内容甚至可以涵盖到海外就医日程安排,海外医疗翻译服务,一对一提供国际医疗专家意见等等。
前两天有读者留言说:正常人在挂掉之前,基本上都得住个院,做个手术,去医院打卡。
我只能说部分同意,因为事情不一定会降临在自己身上,不过大家有个更宽阔的思路,居安思危也是好的。
若哪一天,不是疫情导致,而是因为大病,一年两年甚至五年出不了门,没有收入……
可是发现,我们已经提前搞定了健康类保险,也对接好了优质的医疗资源,想必是家里有粮,窗外艳阳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