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跟普通商品是有差别的,我们需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置,每个人、每个家庭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
根据家庭结构、资产、负债、收入、责任等情况,做好详细的需求分析。
如果没有做详细的需求分,而是听说哪一款产品最好就买哪个产品。就好比我们去医院看病,医生没有问诊,就和你说“这个药是最好的!”。医生完全没有对症下药,病人也不了解自己得了啥病,不知道这个药是治啥病的,这样买保险很容易踩坑!
我头段时间写了一遍关于购买保险的几个关键要点,今天我将按照保险购买顺序再做一次分步说明。
我们想得到什么样的保障,也就是我们想用保险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了解保险的种类及各保险的功效。
社会医疗:社会福利保险,无论大病小病,门诊、住院均可报销
意外险:应对意外身故/全残等收入损失或中断,应对意外医疗报销;
重疾险:补充重疾的护理、康复及院外等费用,弥补重疾引起的收入损失
年金险:为人生某阶段储备确定的现金流,如教育/养老等
分析如果不幸遇到风险,需要多少保额才能够解决问题?需要保障的期限又是多久?
保障期限:保障当然是时间越长越好(风险发生后,有的保险可能就再也购买不了了)。如果保障额度与保障期限有冲突时,保额优先!先保额,后保障期限!
梳理自己的经济情况,分配合理的预算保费。千万不要花超了,因为保险要交很多年,过高的话呢,你迟早会觉得压力很大。
一个家庭,无论哪个人遭遇风险,受到冲击的都是整个家庭的经济,所以全家保才是购买保险的正确理念!但是保险规划不是一步到位的,可以逐步配置,直到全家全险全保障!
保险是一种财务规划!我们首先要确定谁发生的风险对家庭经济影响最大?然后根据影响程度进行排序!
正确购买顺序:先保大人,后保老人和孩子;先保第一经济支柱,后保第二经济支柱。万不要只给小孩买,大人在裸奔
整理家庭现有保单,看看已有的保障是什么?根据家庭的保障需求,得出家庭每个家庭成员的保障缺口。
年龄:保险都会对年龄有一些要求;大部分险种的保费是年龄越大保费越高;
健康状况:健康险(医疗险、重疾险)、寿险等会根据个人健康状况进行核保;
重点整理健康档案,主要包括体检报告、病历记录、家族病史等,这些健康因素会影响投保的结果。这个很容易被消费者所忽视,但它偏偏又是购买保险的最关键一步。
如果不事先确认健康情况,就急于挑选保险产品,结果健康告知过不了,那就是白费,还得从头再来。如果无视健康告知,随便填写,那么就容易引起理赔纠纷,很可能买回来的就是一堆废纸。
如果给你规划保险的人在没有了解你身体状况的情况下,就给你推荐保险产品:
先保大人,后保老人和小孩(先保第一经济支柱,后保第二经济支持);
警惕大礼包保险(一张保单全都保、分红型保险、返还型保险)
因为投保时做好如实告知,这样才不会给未来理赔埋下隐患!
第16条,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保险公司该陪的都会赔,没有无缘无故的不赔。保险法规定理赔时效是30天,各家公司平均理赔时间是3天不等。而引起理赔纠纷的原因是:①是否如实告知;②是否符合保险条款
保险公司根据告知情况,可能会要求补充资料或安排体检,然后在根据提交的信息作出核保和承保判断。
很多人觉得自己能吃、能喝,健康得很,根本没有把健康告知放在眼里,于是随便填写。
不是只有住院,无论是住院、门诊、体检报告、家族病史等,只要健康告知问到了,都是需要如实告知的,不然日后理赔就很容易产生纠纷。
保险法确实有“两年不可抗辩条款”来保障消费者权益!但是保险合同也有免责条款,如果出险属于既往症,那就在免责范围内,即便是合同有效,保险公司也是不会赔的!
1、如果你已经决定要给支架购买重疾险,就不要在投保前去体检!
根据现有的病历资料来告知就可以了,万一检查出什么身体异常,反倒会增加投保的难度,纯粹是节外生枝。
拿到保险合同,认真阅读合同条款,确认个人信息和合同内容无误后签收。长期险一般有15天左右的犹豫期,如果觉得不合适,犹豫期内还有后悔药吃,退保没有损失。
保险合同都非常厚,并且专业名词很多,但一定要重点关注这五个关键部分:
⑤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犹豫期、等待期、宽限期、现金价值等);
保险年检的重要性!买保险不是一劳永逸的,就如同我们不能指望一笔存款或一个理财管一辈子一样!我们需要随着家庭收入的变化,保障需求变化,保险产品更新变化,利率调整,通货膨胀,医疗通胀、金融政策等,不断调整我们的保险配置。每年进行保险年检,发现保障的不足和缺漏,作出合理的调整和补充。如果做不到每年检查一次,最少3、5年一定要检查一次。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