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防疫政策走向辨析:从严还是放宽?

4
​最近,内地防疫政策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面相。
第一个面相是防疫政策更趋严格,例证是在最近一波疫情的袭扰下,不少地方都事实上采取了封城或半封城的措施,甚至连深圳都不惜以经济发展受损和人民正常生活被干扰的代价一度采取半封城措施。不论是3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说的「从严从实开展防控工作」,「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还是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国家卫建委关于「从严从实」的表态,无不说明中国防疫政策至少在现阶段,确有趋向更为严格的特征。
第二个面相是防疫政策正在松动,事情正在起变化。不论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美国辉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进口注册,今次第九版新冠治疗方案又将其纳入其中,还是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发文提出「探索灵活而可控式开放」,「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在合适的时间点,展示中国式与病毒共存的路线图」,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说的「在实现了广泛接种和自然感染率的国家,新冠病毒现在可能甚至没有流感那么致命」,「对于这个病毒,消除恐惧是我们必须走出的第一步」,抑或第九版新冠治疗方案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不再收入医院,调整解除隔离管理、出院标准等措施,都在说明中国防疫政策的变化正在酝酿之中。
这两个面相都是真实的,共同构成了中国防疫政策的整体图景。
因为中西现实情况不同,中国不仅人均医疗资源和医疗科技水平相对有限,没有像西方那样经自然感染,造成大量人死亡后形成群体免疫;而且中国人的观念、价值倾向和西方有所不同,以人员密集接触为特征的制造业在中国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又远超西方,所以中国今后防疫政策总体上还是会比西方严格许多。但这并不妨碍中国根据疫情的形势、病毒的特点和支撑日后防疫政策松动的准备工作的进度来优化防疫政策。
毕竟,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腾飞和对外开放中获益极大的中国,自上而下都不缺乏继续发展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强大意愿,这就意味着只要条件允许,中国必然会更大力度开放国门,让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正常。但与此同时,内地从上到下的绝多数人都不希望造成大量民众染疫身亡,所以中央防疫政策调整必然是审慎的、有序的,必然与疫情形势、病毒特点和准备工作相适应。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所以当下中国一定是「严格防疫」和「支撑日后防疫政策松动的准备工作」同时进行。考虑到最近全国各地疫情反弹比较严重,波及范围比较广,每日确诊病例上千,故在准备工作远未完成的当下,只能严格防疫,尽早控制住疫情,为目前做的支撑日后防疫政策松动的准备工作争取时间。
以此逻辑再来看,3月14日张文宏医生在《抗疫两年以来最困难的时期,是漫长冬夜还是倒春寒》一文中说的「我们要借助此次一定会到来的社会面清零所带来的难得的机遇期与窗口期,准备好更为完备、智慧、可持续的应对策略」,「老年人普遍的第三针接种,以及更好的疫苗与疫苗接种策略,可以广泛供给的口服药物,可以负担得起的广泛提供的居家检测试剂,得到有效训练和预演的分级诊疗策略,未来居家隔离的流程,下一次更大规模输入与本土疫情叠加时所需的完整防控体系和充足医疗资源的准备等」,便能发现目前的从严和日后的放宽并不矛盾。
那中国现行的严格防疫政策会持续多久?最直接的回答自然是完成准备工作所需的时间。当然,事情的变化,政策的调整,往往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行的严格防疫政策纵使大方向短期内不会改变,但一些具体内容和细节,会随着疫情的形势和准备工作的进度出现变化。
考虑到今年中共会召开20大,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性随之凸显,因此为了以防万一,大概率在20大结束之前防疫政策会偏向严格。但需提醒的是,严格的防疫政策不等于一刀切、层层加码和防疫扩大化。3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强调,「要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当下全国多地时不时出现的反人性的一刀切防疫措施,实乃过犹不及,既给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又是在损害中国防疫形象。
张文宏医生说,凡是持久的,必是温和的与可持续的。今天中国应该利用现行的严格防疫政策所创造的窗口期,未雨绸缪,踏踏实实为日后防疫政策松动做准备。毕竟,中国的发展有赖于与世界的接轨和广泛交流、联系,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现实国情又决定了中国不能也不应该像西方那样由于自然感染造成大量民众染疫身亡。
在新冠病毒毒性明显下降,西方普遍已经实现群体免疫,日渐回归常态,而内地严格防疫的副作用又越来越凸显的当下,能否在汲取西方防疫前车之鉴的情况下,寻找出一条可持续的防疫路径,考验着中国政府、医学精英的智慧和担当。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